说课稿

时间:2024-06-04 21:45:00
【精华】说课稿3篇

【精华】说课稿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用目光倾听》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真诚”。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这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目光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的平凡的一句话教导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这首诗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真实的感受、体验,娓娓道来。语言朴实、简洁,没有华丽的辞藻,富有人情味和真实感,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乐于接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妈妈的教诲,并从中感受到真诚;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诗歌的要点,积累语言。

二、说课标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中明确提出: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 为解决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4、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5、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6、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本课的教学中,我加强整合,力求达到课程标准对该年段的要求。

三、说学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述的道理,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先谈谈学生的阅读心理。教材中的情理有时是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是靠语言形式表达的,学生往往难以体会深透。多数学生关注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忽视对文本朴素自然的语言的感悟,教师要改变部分学生消极的阅读心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真正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背景分析:

(1)学生对作者“金波”“真诚”不熟悉,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也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曾经学习了的文章《诚实的孩子》,对于理解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有帮助;

(3)本课表现的是社会生活现象,对学生来说不太陌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可以举例学生生活的点滴,帮助理解“真诚”的意义。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五年级的要求和教材编排意图,结合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倾听、真诚、灿烂、照耀”等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语言,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诗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具体可操作,力求体现讲练结合、文道统一,突出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情绪自控、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及友谊观,矫正学生的不良个性倾向和行为习惯、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2、课件、挂图。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自读自悟”“以读促思”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走向生命的课堂。

结合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选择了抓本课的关键词、重点句来感悟文章内容和情感。在词语的理解上我采用想象法,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等方法来体会;在品读过程中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问题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这节课,我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电教、讨论、朗读、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本课,为完成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方案:①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通过朗读课文,观察投影,展开联想,提高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感受体味作品的.语言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读书方法。②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学习朗读技巧,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③学习预习和质疑,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

这篇课文很美,适合学生进行朗读、想象、知识、方法的积累。因此,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设计理念来安排本课的教学过程。本文我用两个课时完成。

六、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问题式、悬念式导入。

上课时,提问学生对自己的五官有多了解呢?

(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质疑课题。(通过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3、分组交流,汇报收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师生正音,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让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请各小组组长说说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把握诗歌的主旨,为学生理解“目光倾听”做铺垫。同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的集体意识。)

……此处隐藏715个字……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本课教学中我拟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指导。

在分析了学情,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法、学法后,我设计了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并努力追寻语文教学的诗意:

一、想象描摹,浸润心肺

上课伊始,一曲美妙的《鸟叫》,把孩子们带入了鸟的天堂,并让孩子们说说,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看到了什么,想起了哪些词语或诗句。

二、揣摩文本,情思相融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演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

1、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然后说说听到了什么?

2、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第一遍时,要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读第二遍时,要用心感受,看看有什么新发现。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字词学习情况,并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读文后的感受。

3、品读课文

抓住重点句突然,父亲站定,朝幽深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道。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轻声,他生怕惊动了鸟。父亲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等句子进行品读。在教学中,采用抓重点词深入理解、想象父亲的神态、动作、语气及教师导语煽情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如:在体会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这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出示句子。

(2)幽深的树林是什么样的?

(3)喃喃道是怎样地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轻,这样慢地说?

(4)谁能学学父亲说话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5)师:父亲在幽深的树林边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4、演读课文

请同桌分别演父亲和孩子,练习对话。全班分角色读。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孩子的话,老师给课文加入提示语。

三、积累拓展,情思飞扬

1、交流关于鸟类的知识及有关描写鸟的词语和诗句。新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学科的整和。通过收集资料,既培养了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关于鸟类的知识。

2、积累词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指导学生运用课后2题中的词语说话。在作业超市中,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用舒畅和一瞬间写句子;抄写课后的词语;抄写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对话;搜集爱鸟、护鸟格言。

3、写一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课件出示)在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的歌声中,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只没有妈妈的小鸟该怎么做?如果你看见那个猎人该怎么做等等。

四、升华情感,余音袅袅

尾声时,我让孩子们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一句中体味出孩子的爱鸟之情、护鸟之愿。并动情地说:孩子们,父亲经常来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听懂了鸟语,理解了小鸟的喜怒哀乐,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让我们像父亲一样知鸟、爱鸟,与自然界的小动物和谐相处,做他们的朋友吧!

并配上轻快的音乐。

板书:

26、父亲、树林和鸟

喜欢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验亲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及在体会文章情感中学习朗读。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紧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为接下来几篇文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先生的真情之作,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愧疚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歌颂了母亲伟大无私的爱。文章的描写、语言十分细腻,善于通过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突显母亲的形象,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二、说学情

初一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初一第一单元的学习,以及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感知能力,能在朗读过程中初步感知文章的感情基调。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发展,情感体验向更深更细的方向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此外,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强。

学校的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中会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与发言中。学生对作者比较陌生,但对于文章中所表达歌颂的母爱较为贴近,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体会情感,获得审美体验和思考。

三、说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重要“基础”二字,初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打基础阶段,因此要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目标1: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是本课的基础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指出:“要使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品和作者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和语调进行朗读,表达自己对作品和作者思想内涵和情感态度的理解。”阅读教学特别是教像《秋天的怀念》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时,应让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其语言的精妙和细腻的情感。因此定下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调和节奏的变化。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秋天的怀念》中所歌颂的母爱离学生的生活和近,也极具启发意义。因此,确定目标3:通过圈划、品味、揣摩文章中“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描写来感悟、体会文章中细腻丰富的情感。

四、说教学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秋天的怀念》一问,无论是从语言还是内涵来看,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前让学生认真收集资料,课堂中积极开展讨论,充分展开师生、生生和生本之间的对话,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此外,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法贯穿整个课堂,注重让学生从读到感悟,提升感悟改进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感知的能力,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精华】说课稿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