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说课稿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说课稿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说课稿 篇1一、说选题
1、开发主题的思考
发酵食品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品,随着养生科学越来越提到日程上,发酵食品所蕴含的健康能量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现在的青少年面对丰富多彩的食品世界,是否还会制作这些古老的发酵食品?是否了解这些手工制作的发酵食品?是否还会想上辈人上上辈人那样,经常在餐桌上给这些健康食品留一席之地呢?我校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健康食品系列之一——发酵食品就在这样的思考下开展起来了。
2、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本活动的重点首先是让学生认识到,经过了发酵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很多的营养成分是其他食物不具有的,从而对发酵食品感兴趣,进而尝试制作。其次,在制作过程中要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记录,进而引起学生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产生兴趣,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领各科知识,增进思考,融通各学科领域的目标得到充分体现。再次,通过发酵食品的作用原理,鼓励学生动脑筋开发出新的发酵食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小组划分、资料搜集整理、交流等需要3~4课时;制作、观察、交流、改善发酵食品既劳动与技术部分需要4~5课时,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周围群体对发酵食品的认识,倡导健康饮食知识、理念,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部分需要2~3课时。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资源了解发酵食品的特点和制作方法,观察、记录食品原料在发酵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制作1~2种食品,并能够自主设计发酵设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周围人对食品的要求,聆听他人的意见,并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帮助,增强自己的服务能力。
三、说学情
本届初二学生即将在生物课当中学习食品的发酵原理以及简单的发酵技术,所以可以和生物学科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在网络、图书、资料室等查找更多关于发酵食品的资料,有利于为进一步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初二年级已经开始接触到物理学科,对物理变化并不陌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在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发酵使得食品原料从一种形态变化到另一种形态,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变化,对学生升入初三学好化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问题是初二学科增加,负担较重,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够充裕,而且99%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精心照顾和呵护已经习以为常,在劳动与技术活动中会出现只停留在理论,不愿意动手的情况。
不同班级甚至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会出现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的差距,这些都会给活动的顺利进行造成一定的问题,不过也因此会生成很多新课题。
四、说教法
1、研究性学习部分:信息爆炸的时代,查找资料编的相对容易得多了,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大量雷同及相关性不强的信息也混杂其中,干扰着活动的效率,而且资料也流于表面和肤浅,想要在深入一些查找起来就困难了。这一阶段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快速筛选资料,如何分工合作以及汇总交流地方法。
2、劳动与技术部分:制作发酵食品时,有很多条件需要人工控制,比如温度,时间,卫生等,如果仅仅依靠自然条件就会影响发酵效果。人工控制的方式也有很多,运用古老方式或借助现代工具,不同食品的发酵要求也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各小组分头制作,再汇总交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发酵方法,逐渐养成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调查周围人对发酵食品的看法和认识,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调查问卷,设计宣传兰内容,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定期为家人制作几样发酵食品,并根据发酵原理动脑筋开发出新的发酵食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信息技术部分:鼓励学生向专业人士学习,把自己拍摄的过程照片制作成幻灯,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和喜欢漫画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发酵的过程制作成FLASH,把自己对发酵的理解传达给他人。
五、说教学流程
1、活动设计
确定活动目标后,设计了三个活动部分:《认识发酵食品》、《制作发酵食品》、《共享发酵食品》。
《认识发酵食品》是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发酵食品的特点、种类、所使用的菌种、所需温度、营养价值、制作方法等。
《制作发酵食品》是让学生根据资料或专业人士的经验介绍,尝试制作1~2样发酵食品,并能在制作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不断尝试,直到成功。
《共享发酵食品》是通过调查、交谈等方式了解人们对发酵食品的看法和要求,据此不断挖掘发酵食品的新做法,能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家人及周边需要的人服务。
2、活动实施
《认识发酵食品》:
a、分小组,并分工。
b、小组整理交流资料,选出两位同学在班级共享信息。
c、评价:资料搜集状况、整理状况、交流表现等。
《制作发酵食品》:
a、根据资料准备工具及原料
b、分别制作:酸奶、米酒、馒头、泡菜。
c、交流制作体会,学习他人经验,调整自己的实践活动
《共享发酵食品》:
a、为家人制作一次酸奶或馒头,体验家务劳动,感谢家人平日对自己的照顾。
b、设计调查问卷,能通过交谈等方式了解人们对发酵食品的认识及应用情况。
c、根据发酵的原理机制,尝试创作新“作品”。
3、活动评价
每个阶段都要及时进行活动评价,阶段评价和整体评价相结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取长补短。
生物说课稿 篇2《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一、根据课标及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订为如下:
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出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参与技能训练,发展推理能力。参与动手实验及实验现象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采用的课型是探究式教学。
二、说教材:
本节的内容是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子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第二节,前面一节已介绍了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来的,那么绿色植物如何对有机物进行利用呢,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从上节到这节的过渡很自然。在这节课中教材阐明了绿色植物的呼 ……此处隐藏2374个字……动画的直观性,通过关键问题的层层设疑顺利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将问题步步分解。
三 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
(三) 教法和学法
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等生物学素养,本课以“自主探究法”为设计理念,采用了“过程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问题启发、分组讨论、对比归纳等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于“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于“学”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强化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结合本节课内容,指导学生主要采用了自学法、讨论法、归纳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通过课堂论坛的积极讨论,通过对有关素材的观察、对比、归纳,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于生活中通过观察发现生物学问题
为什么狗生的后代是狗,而熊猫的后代是熊猫呢?引导学生答出这是一个遗传现象。
(2)回顾所学知识,由已知引入未知,进行合理假设
播放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动画,以提问题的方式复习有关受精作用的知识,引导学生得出在生物的传种接代的过程中,染色体在前后代间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认识到染色体在遗传上起着主要作用,进一步引出本课主题: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中,究竟哪一种才是遗传物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自主观察生物现象,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建立一种由已知领域出发,自然引入到未知领域的导课模式,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
(二)传授新知
(格里菲思) 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思考:
1、 该实验中各组分别能得出什么结论?
2、 从最后组小鼠尸体上分离出了S型活菌,是S型菌复活了吗?这些S型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菌,又说明了什么?
得出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有能够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转化因子”
教师
指出:格里菲思并没有弄清谁是遗传物质
利用图片的直观性,降低问题的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外转化实验
(艾弗里及其同事) 多媒体展示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
1、 各组对比能发现什么,能说明什么?
2、 加入DNA水解酶的组有何作用?
3、 这个实验与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有什么关系?
得现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和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教师指出:其实是S型菌的DNA进入了部分R型菌内,使这些R型菌表达出了S型菌的性状,从而使这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但仍有多数还未转化
通过该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简洁、合理、巧妙的设计思路
赫尔希和蔡斯
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思考:
1、 如何使噬菌体标记上放射性
2、 S标记的组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中,而P标记的组放射性主要在沉淀中,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3、 为何S标记的组在沉淀中有放射性和P标记的组在上清液中有放射性标记?
4、 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大量子代噬菌体中可经测到放射性P标记的DNA,却不能测到放射性S标记的蛋白质,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明确将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其各自作用的关键思路
学生自主探究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的实验:
教师提示:利用前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进行本次实验的设计
课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提出问题:烟草花叶病毒不含DNA,只有RNA和蛋白质,如何确定其遗传物质
作出假设: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是RNA
设计实验:思路: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区分开,直接地、
单独地去观察他们各自的作用,从而判断谁才是遗传物质
预测结果:现象
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构建系统与联系,并使学生从学习知识本身上升到学会如何学的高度。
五、 巩固练习
1、 课堂例题:
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转化实验使用了两种肺炎双球菌,其中S型菌有毒,有荚膜,菌体光滑
B 、艾弗里转化实验中,艾弗里提取的DNA为纯净的DNA
C、 R型菌之所以转化为S型菌,是由于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并成功表达
D 、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课后作业:
(2)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
实验步骤:第一步 ;
第二步 在 的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 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了禽流感病毒。
请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填入下表:
注射的物质 实验现象预测(有无禽流感病毒产生) 相关判断(遗传物质)
第一组 如果
如果 则 是遗传物质
则 是遗传物质
第二组 如果
如果 则 是遗传物质
则 是遗传物质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格里菲思实验(体内) 结论:DNA遗传物质
结论:S型菌具有转化因子 三、 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2 艾弗里实验(体外) 结论:RNA是遗传物质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其他不是 四、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设计意图:我根据板书的“规范、工整和美观”的要求,结合所教的内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板书,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思路
总结:
以上是我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认为只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成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