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四、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1、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五、学生的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 )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设计思路: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
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结果。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
宽+长+宽+长=周长 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
(长+宽)2=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设计思路: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2、小龟的路程。
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 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设计思路: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
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设计思路:前后照应,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课件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课件出示)
……此处隐藏1091个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合作、探究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实情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为主,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间的互相补充,评价等方式为辅,帮助学生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五、说学法
本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以下学法的指导。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借助学生常见的家居常识设置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提出“抽油烟机距地面有多高”,“一张0.7米得书桌该配多高的椅子”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节内容。
2.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让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前提是,是学生逐渐的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自主解决问题。
六、说程序
测量内容
灶台的高度
锅底到火口的距离
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
书桌的高度
桌椅高度差
测量结果
(一)交流信息,导入新课
谈话: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回家实际测量一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出示表格),谁来说说你的测量结果?(学生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从本课的知识点,交流情况加以评价。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测量的数据,教师合理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谈话: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张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组数据(出示信息图及数据),这些数据可都是通过科学验证得来的。
1、独立思考:读一读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小组合作,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可能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
(1)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2)灶台的高度和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一共是多少米?
(3)一张0.7米高的书桌,应该配多高的椅子?
(4)书桌高度比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高多少米?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筛选问题并板书:
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一张0.7米高的书桌,应该配多高的椅子?
引导学生看着数学信息提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互相交流问题,激起思维碰撞的浪花,为成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板书:0.7+0.6=0.7-0.3=
2、合作探索小数加法。
谈话:仔细观察这个算式----0.7+0.6=?你准备怎样计算?请大家先独立试一试,再在小组内交流。
可能学生会出现如下算法:
(1)0.7米=7分米0.6米=6分米
7+6=13(分米)13分米=1.3米
(2)把小数化成分数后计算
0.7米=7/10米0.6米=6/10米
7/10米+6/10米=13/10米=1.3米
(3)竖式计算:
米分米
0.7
+0.6
1.3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3、教学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关注竖式计算,讨论:这样写对不对呢?
得出:0.7米和0.6米不够一米,所以整数部分是0;根据米和分米的关系把数位对齐写出竖式。
提问: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说明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思考: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观察和思考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思考,探究小数的加法,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从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悦。
4、自主探索小数减法
谈话:你能用我们计算小数加法的方法,试着做一做这道小数减法题吗?(绿点标示问题:0.7-0.3=)做完之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可能学生会出现和计算小数加法同样的方法,注意算法多样化)
学生汇报,自己总结,优化算法,教师重点引导理解小数减法的意义,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计算小数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迁移小数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集体交流,优化算法,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5、学习整数减小数
谈话:你知道1米比0.3米长多少吗?(同桌互相讨论,独立解答)
交流:10分米减3分米等于7分米,7分米就是0.7米;用竖式计算。
(对“1写成1.0”,学生可能想不到,教师可以借助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整数减小数,学生计算起来相对较难,先让他们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借助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理解算理,学生容易接受,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1、算一算(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以比赛闯关的形式,进行计算,哪个小组做得快做得对获胜。
2、解决问题(自主练习第3题)
谈话: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独立解决,集体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说说是怎样想的。
采用闯关比赛、独立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避免计算教学的
单调与枯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进行知识的交流,情感的传递,体验成功。
3.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一直认为日常生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并且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因此我选取了一个有趣的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肯定能激发出学生练习的欲望,题意为:每人做几个纸团,每个纸团里写一个一位或两位小数,两人一组,将准备的纸团放在一起。每人每次从中摸出一个纸团,摸出较大数的人算两数的差,摸出较小数的人算两数的和。
我认为以这种形式出现比单纯做计算题要有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