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计划

时间:2024-06-04 19:10:49
语文教学计划(合集15篇)

语文教学计划(合集1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学计划1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教改措施:

一、 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 教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三、 认真抓好听说 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五、 搞好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网上学习的探索,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六、 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间

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

1—3周

咏物抒怀

一单元

阅读9课时,协作指导3课时,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合计13课时

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感情,并在品读中培养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的是事物特点和内在方面的联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主要方法,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通读中提高体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5、掌握联想的基本方法,学会写作中适当运用联想,通过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6、在和别人交流感情时,能够围绕话题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6周

道德修养

二单元

阅读8课时,诵读欣,写作指导作文评讲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共12 课时

1、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地思想境界。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地论证方法。

3、了解议论文的安排结构的方法。

4、品味议论文概括有力的特点。5、在议论中,能够抓住问题的焦点,能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7—9周

事理说明

三单元

阅读10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实践活动1课时,共14课时

1理解课文所介绍的有关内容,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2、了解课文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并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认识它们的作用。

3、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4、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5、了解主办刊物的基本要求,尝试办一份刊物。

10周

复习

11周 :期中考

12—14 周

小说之林

四单元

阅读9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实践活动2课时

1、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任务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小说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形象。

3、体会不同风格小说的特点。

4、学会围绕中心写人记事。

5、了解市场新产品的基本方法,组织或参与一次调查活动。

14—16周

人生体验

五单元

阅读10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实践活动1-2课时,共15课时。

1、了解文学家崇高思想境界,学习他们坦荡、磊落的胸怀,更加珍惜生命长河中的每一次落日和朝阳。

2、了解文艺政论文的特点,学习辨证分析和人生体验的基本方法。

3、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理解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歌的主旨,初步学会欣赏古诗。

4、品味作品的含蓄、富有哲理的诗句。

5、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6、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观点。

17—18周

六单元

阅读9课时。师生自荐1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2课时,共14 课时。

1、学习科学家文学家的坚强意志,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

2、学习爱因斯坦、左拉、公刘、郭沫若等演讲者睿智的思想和 惊人的口才,感受他们不同的演讲风格。

3、学会运用批注、写心得、谈感受、做摘录等读书方法,进行自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4、学会写简短的演讲稿,力求具有针对性,做到观点正确,鲜明,充满激情,语言能够吸引听众。

5、自行设计口语交际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19—20周

语文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的原则意见,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基本精神以及省教委关于《江苏省推行素质教育、调整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 ……此处隐藏18845个字……感,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语言化、文字化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感兴趣的事于物,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分层分类教学的实施模式

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着重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精读课)基本上可分为:导入新课(合)→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分)→课内总结(合)→布置作业(分)。

三、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如下:

这几个环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要针对具体课型和教材的内容灵活运用。但要做到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培优辅差的“分”的环节。这样不但自然地融进了自学、剖解、质疑、探讨、操作、辅导、评价、练习、小结等教学过程,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各层次学生的动静支配的矛盾,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是分层次的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时,要放手让优等生进行独立学习、讨论。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掌握学习方法。而对中等生可出示一些具有提示的习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本,同时发挥小组的力量进行研讨,获取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于学困生,教师可直接参与辅导启发,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

语文教学计划14

一、教学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xx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7、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8、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9、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0、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课文"、"练习"、"习作"组成。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课文短小精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练习的样式不多,数量适中。本册教材仍然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充满情趣,既有表现历史人物、事件的课文,又有反映当代社会风貌的课文,既有描写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的课文,又有抒发儿童欢乐、愉悦的情感的课文,除了记叙文以外,还有诗歌、寓言、童话、神话故事。每课之后有练习,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综合练习,练习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包括学用字词句、朗读背诵、写字、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主要用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并在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适当的扩展。此外,本册教材安排有近百幅精美的插图,以加强和课文的联系,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和运用词和句,培养朗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本册教材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

三、教学措施

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

语文教学计划15

一、教学重点

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2、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

3、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4、把握结构上回旋往复的特色

二、教学难点

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

三、教学过程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一)关于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二)关于《蜀道难》

在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给学生2—3分钟速读一遍课文,之后找一名同学范读,订正字音,断句。

提问:读过这首诗后,你会发现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提问:这句话在三段中分别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明确:不是,意义上是有区别的。第一段中说“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蜀道的高峻及开辟历史,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讲了蜀道的来历。

第二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蜀山太高,连太阳的车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冲拧倒流。善飞的黄鹤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过。山路纤曲,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上扪星辰。

学生熟读,背诵。

第三次出现在第3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写蜀中战祸之烈。第一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既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则必为兵家必争之地,蜀中易生军事叛乱,景象残酷,惨不忍睹。

学生熟读,背诵。

提问:我们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绝非简单地重复,那么连续出现三次,是何用意呢?

明确:奠定了全诗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

提问:李白的想象上天入地,搜古寻今,这种惊人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相结合,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气氛和奇险壮观的景象。那么李白此诗只是为了写景吗?

明确:明人胡震亨说“言其险,更著其戒”,诗人的用意其实在此。

学生体会全文,诵读全诗。

《蜀道难》主题思想探源

研究方法:

(1)分小组探究,然后综合。

(2)查阅资料,整理不同说法。

(3)小组讨论,确定比较合适的观点。

(4)上网查询,多方求证。

参读书目:

(1)《唐诗别裁》。

(2)《唐宋诗醇》,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3)《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1998年第24期。

(4)顾炎武《日知录》。

《语文教学计划(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