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26 02:10:03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无论在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教学中已不再强调乘数与被乘数这方面的知识,同时出现了两个乘法算式。教学时我把教材做了一个改变,在二(2)班上课时我开始就说今天我们先来作一个游戏,学生马上很来劲,连着问我做什么,我说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看谁摆的又多又好。学生开始动手摆,图形各种各样非常富有想像力。我看到有几个小朋友摆了几个一样的图形心中大喜。机会来了!我赶紧提问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计算吗?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学生用小棒创作出了美丽的作品,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如果继续摆下去,摆 100个图案,所列的加法算式会怎么样?使学生充分感知到这种加法算式记录起来很麻烦,于是产生想要简化的愿望。在对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交流,探究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索的情况、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由教师引出乘法。这样教学避免了教师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简化加法算式,创造新的表示方法,学生在充分参与简化的过程后,教师再适时地引出乘法。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

接着我把教材所展示的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学时放手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有关乘法的场景。学生兴趣很高,并且也有很多小朋友说出乘法和他所代表的意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考、个性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成功的愉悦。

整节课在孩子们的主动学习中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方案设计时,遵循 “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从2个4相加,3个6相加,再到4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直到100个4相加,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

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

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各乘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拓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我安排了“算一算””“找朋友”和“画一画”的环节。

隐藏图,你还会算2×7吗?让学生体会到可以利用乘法的意义,2个7相加或者7个2相加来计算。

从找5×4的朋友理解到只要5个4或者4个5相加都可以用5×4表示。

“画一画”个环节让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更深次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了一幅图既可以表示5个2,又可以表示2个5。

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

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

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4.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环节更为紧凑。

在教学求摆多少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写几个几的教学环节中。

剩去了写“2个2相加”写加法和乘法都改为口答。

最后一个环节“画一画”只呈现第一个问题,再根据学生呈现的结果调整。

增加了“100个4”的采访环节,跳动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充分了解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将最后一道提升题简化,让一幅图既可以表示5个2和2个5从学生中来。

不足之处:

在“飞机图”“火车图”这连个环节对做错的孩子应该在展示台展评,帮助他。

而我采用口头订正,有些孩子的注意力就不够集中了。

还是对学生的临时生成信息处理不够。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有习惯性抢话,总想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想法,预设的设计呈现,放手不够。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画一画”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呈现,还要加强课堂节奏的把控。

过渡语还要细细推敲,另外还要注意教学教态,大方得体。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计算。学生对于乘法非常兴奋,还不忘背几句乘法口诀,看样子在家里家长下了不少功夫。有家长也打电话让我叫他的孩子背乘法口诀。我在想这样真的好吗?孩子连什么是乘法,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乘法,乘法口诀用来干什么呢?为什么要背呢?这些都是学生很疑惑的地方,这些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学生学起来很被动。

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上了一节课为什么要学习乘法,我写了很多好长好长的加法算式,然后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让学生想,特别是读,读的累死了,然后我就介绍了乘法,那么乘法就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计算。那么对于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学生就很清楚,这个在乘法口诀中体现出来了,学生会应用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解决问题。

然后一节课我重点介绍了加 ……此处隐藏9998个字……p>师:求一共有多少朵花用什么方法计算?

分组交流:从图中找出“几个几”相加的数学问题。在学生明确后在图下标明:

有这样两种:

启发学生思考、独立写算式并交流。2+2+2=6,3+3=6。2×3=□或3×2=□。

师:2乘3等于多少呢?3乘2等于多少?请同学们互相试着说一下。

生:3×2=6,2×3=6[师同时板书]。

齐读算式

师:3×2=6表示什么?2×3=6呢?

教师着重说明乘法的表示意义。

[三]、合作交流

1、每行摆5个,摆2行

[先由学生自己摆一摆]

教师出示:

师:看到上面的图,你是怎样想的?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3分钟后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生1:表示5个2是多少?和2个5是多少?

生2:5+5=10或2+2+2+2+2=10

生3:5×2=10

生4:2×5=10

师:表示两个数相乘关系可以写出两个算式,如5与2相乘可以写成5×2,也可以写成2×5。

2、每行摆3个,摆4行。

师:一共有多少个圆?

师:可以先用加法计算,不要求学生同时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四]、拓展想象

师:接着我们来做练一练的2先写出乘法算式再读一读,进行巩固练习。

[做完校对]

师:小朋友做得很棒!

师:现在请你改写算式:8+8+8

生:3×8或8×3

师:7+7+6

生1:2个7再加6

生2:7×2+6

生3:7×3-1

师:真聪明!通过上面的练习,哪个小朋友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乘法计算

[师同时板书]

师:好,那老师再出一题:100个5的和是多少?

[生兴趣岸然,积极思考,30秒之后,争先恐后的举手]

生1:用乘法计算5×100

师:为什么?

生2:用乘法方便,加法太麻烦,在黑板上要写得很长,而且浪费时间。

生3:用乘法计算简便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同时板书比较简便]

[有时间的话,让学生看书质疑,效果更好。]

[五]、教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如果遇到几个相同加数连加时,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反思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小学数学作为学科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去重复人类所经历过的发现知识的过程,但适当地让他们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了解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由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面的课堂教学片段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1、通过以上二幅图片的直观教学,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并由直观抽象乘法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从算式对比中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如,例题中的3+3+3+3=12等的读法,既有关的旧知识,又为乘法意义的认识直接做了认知准备,更为了乘法与加法的区别做渗透。

2、体验乘法含义,明确求几个几是多少时,表示两个数相乘关系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通过看图写算式,明确两个数具有相乘关系,可以直接写出乘法算式,不一定要求学生必须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本课是采用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观察,交流等教学组织形式。较好的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适当地点拨,体现了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地位,另外还有意创设了教学情境。比如,课前的故事。

4、练习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题,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比如,设计的聪明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悟出了“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初步结论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素材。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探究,有利于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

1、《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我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按照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利用课件出示一幅公园的情景图,然后和学生一起欣赏公园里的美景。学生发现公园里有小朋友在用小棒摆图案,看到他们创作的美丽的作品,联想到自己会摆的图案,激发学生也想摆一摆的愿望,进而让学生用小棒创作作品。让学生通过开展摆小棒游戏,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如果继续摆下去,摆 100个图案,所列的加法算式会怎么样?使学生充分感知到这种加法算式记录起来很麻烦,于是产生想要简化的愿望。在对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然后我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索的情况引导他们推出乘法的算式,而不是直接给学生灌输乘法的知识。学生在主动接受的情况下感知乘法的原始产生。这样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考、个性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

3、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时,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小组活动中,有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短了,有的学生竟然摆出不同的图形,得出了不相同的加数,由此学生质疑:这组图形能用乘法计算吗?我适时引导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而加数不相同是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如果让我再上这一课,我会在小组活动时明确每个小组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摆出相同的图形,这样才能得出相同的加数,让学生充分感知乘法的真正含义,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课前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的答案,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另外就是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述。在课后练习中充分开展动手操作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注意练习的层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