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经典教案

时间:2024-12-07 00:15:15
小学语文三年级经典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经典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经典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三年级经典教案1

《曼谷的小象》是支玉恒老师所执教的观摩课。支老师以自身挥洒自如、灵活机智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情有趣地进行学习,获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这堂课在教学安排上是颇具匠心的。支老师既能居高临下地掌握教材,驾驭课堂进程,又能切合实际地设计教法,启发学生读、悟。整堂课上,老师讲得不多,主要是在关键之处点拨,所提的问题之间衔接自然和谐,重点之处强调突出,学生思路阻塞之处能够予以疏通……所有这些只在“读”中完成。

那么,支老师是怎样创设这“读”的环节,引人入胜的呢?

一、着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支老师以一种民主、平等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们面前,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如在首次读课文时,支老师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这样,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宽松、愉悦、无压力。支老师在检查朗读时鼓励学生抢着读,他说:“我请最先站起来的小朋友读……”从而让学生感到竞争的愉悦。而在抢读的同时,支老师也十分关心那几个没有站起来的学生,让他们接着读,他说:“这几位小朋友心里非常想读,可是动作慢了些,我们大家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也读读,行吗?”这样,既给那些学生创造了机会,又不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同时还融洽了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在学生的读中,支老师还积极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并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当学生表现出色时,他和学生握手、向学生鞠躬,表示尊敬、佩服,让学生感到学习中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从而解除了自己的紧张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二、抓住课堂教学的主线,在读中感悟美

所谓“读书”,顾名思义强调一个“读”字。支老师在这一课中,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感受美,从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读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

如“你从课文中感受到哪些美?”,学生通过他的点拨,概括出“禾田美、草地美、心灵美、尘雾美”等。支老师的课堂教学很“活”,但并不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而是学生思维的活跃。

在课上,他并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发现了什么,教师就鼓励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感受其中韵味;在学生回答时,教师不再以单纯的“对”或“错”来评定,而是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适当给予鼓励,启发学生说出更确切、更鲜明的答案。如“你说的不错,但如果把这个词换一下,是不是会更好呢?”“你真行,应该来当支老师的老师。”这样,学生在得到鼓励的同时感受到了学习的愉悦。

三、让学生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无可辩驳

这堂课中,支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来组织设计教学环节。在初读课文时,他让学生自由读,这实际上是学生在获得充分自由的情况下进入学习状态的反映。在读完课文后,支老师又安排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能够天南地北地讲,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而教师则在这一环节中摸清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在研读课文时,支老师更是“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学生学到哪里,教师就指导到哪里,给了学生们一个非常自由的学习空间。在请学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时,支老师采用了层层深入的方法。他先是向学生说道:“读了课文以后,在你的脑子里留下了些什么?”并把学生说到的内容板书,接着他又说:“你能把这些词再加上曼谷说一句话吗?”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三年级经典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1、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忆江南》。

2、师:江南美景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对江南美景充满向往。今天咱们换个地方,一起去草原看看。

二、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2、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这就是草原!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了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3、齐读课题

三、简介北朝民歌

1、课件出示资料。

2、师简介。

四、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个别读。(强调“见”的读音)

3、全班齐读。

五、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1、播放录音朗读,生倾听。

2、对照录音查找原因,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

3、个别范读。

4、师范读。

5、分男女生读。

6、借助译文读透诗歌。(师读译文,生读诗句)

7、再听录音朗读,生想象画面。

8、生陈述画面,并用朗读把看到的'表现出来。

9、生带着感受再次读诗(自由读)。

10、小组派代表赛读(读出山高、草原大、天蓝、牛羊多的特点)。

11、全班齐读。

六、细读古诗,熟读成诵

1、播放诗歌演唱视频,学生跟唱。

2、师生合作背诵(接读)。

3、男女生合作背诵。

4、个别背诵,并给其所在小组加分。

5、分组背诵。

七、小结

1、师引读:听着你们清脆、响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习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诞生后——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

1000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一起,用响亮的声音读着——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会读——

2、这就是经典,这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八、拓展诵读

1、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两首经典的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其一和其五)供大家诵读。

2、出示诗歌,生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读诗。

3、师范读。

4、生齐读。

九、总结

……此处隐藏16684个字……

5、学生提问,师生梳理、筛选问题,确定本节课的研究专题——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一个创举?

三、尝试体验,研读课文。(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学习建议自主、合作、探究。)

四、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有声有色的朗读汇报。

2、说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3、赵州桥设计图展示,并讲解说明。

4、为什么称赵州桥在建桥是一个创举?针对此问,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

5、为什么赵州桥设计成拱形呢?用竹片(木片)动手实验,理解这种设计的科学依据。

五、总结延伸。

1、试背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想?

2、欣赏图片——国内现代的桥,谈谈体会。

3、请学生当一回桥设计师,动笔设计“未来的大桥”。

小学语文三年级经典教案15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诺贝尔晚年将自己的巨额资产用于捐助祖国医学事业和设立诺贝尔奖的辉煌业绩,歌颂了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文章首先概要介绍了诺贝尔一生的发明创造和拥有的巨额资产,接着以主要篇幅叙写了诺贝尔晚年的心愿和业绩,最后简要说明了诺贝尔奖对人类科学与文明事业的巨大贡献。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诺贝尔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感染;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是通过诺贝尔晚年的业绩,体会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学习目标

1、比鲜侗究7个生字。

2、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摹

3、倍炼课文,了解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受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感染。

4 、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按阅读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然后展开讨论。要鼓励学生独立钻研,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自己提出问题,自己作出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可能会提出下面两方面问题。

第一方面:

①诺贝尔晚年的心愿是什么?

(“必须将这笔巨款做出有意义的安排。”)

②这个心愿是怎样实现的?

(捐助祖国医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金。)

③为什么要设立诺贝尔奖?

(“我生于瑞典,长在俄国,在美、法接受知识的启蒙,曾到过德国养病,如今在意大利安度晚年。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理想,享受幸福是人类的权利。我的财产不仅要献给我的祖国,还要献给世界。”)

④诺贝尔晚年对自己巨额财产的安排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

(反映了诺贝尔爱科学、爱祖国、爱人类的博大胸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第二方面:

①“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②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写诺贝尔的?

(这两个问题实质是一回事。“最后的辉煌”指的是诺贝尔晚年把自己的巨额资产用来捐助祖国医学事业,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对世界和平、科学事业的发展、文学领域有重大贡献的人。课文也正是通过这两件事来写诺贝尔的。)

③这两件事有怎样的联系?

问题③,学生是根据阅读提示提出的,这个问题在理解上有些难度。可先让学生自己谈,教师再作指点。

这两件事是密切联系的。第一件事表现了诺贝尔热爱科学,为了科学而不惜献身的崇高精神;第二件事则表现了诺贝尔对全世界、全人类的强烈的爱。第一件事是第二件事的基础,第二件事是诺贝尔思想感情的进一步发展,是诺贝尔无私奉献精神的升华。诺贝尔一生辉煌,第二件事是诺贝尔“最后的辉煌”,使诺贝尔的名字留芳百世,万古垂青。

1.无论学生按怎样的思路提出问题,都应加以鼓励。从对所提问题的讨论中能说出表现诺贝尔辉煌的两件事,并从中领悟到诺贝尔爱祖国、爱人类、爱科学的无私奉献精神就行了,就说明学生读懂了课文。

2.朗读课文时,要体会诺贝尔对巨额资产的安排作出决定前后的不同心态和感情。晚年的诺贝尔既要忍受疾病的折磨,又要忍受亲人逝去的痛苦;既依恋着自己的事业,又意识到自己所剩的日子不多了。要理解这个时候诺贝尔内心的痛苦、郁闷和矛盾,读3、4自然段时,声音要低沉缓慢。当诺贝尔对自己的巨额资产作出最有意义的安排后,心情格外愉快,“感到无比幸福和轻松”,因此读倒数第2、3自然段时,要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感。朗读诺贝尔遗嘱的文字,要读得庄重、严肃,字字清晰,句句深沉。

3.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

崎岖:形容道路凹凸弯曲不平坦。文中指在科学事业上所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失败。

辗转:文中指诺贝尔由于疾病折磨,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安稳入睡。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自己身后事的嘱咐。文中指诺贝尔晚年以书面形式写下的对自己巨额资产所作的安排。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关于诺贝尔的资料读一读,加深对诺贝尔的了解。

四、参考资料

诺贝尔奖金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的遗产设立的奖金。根据他的遗嘱规定,将其遗产一部分共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每年约20万美元)分设物理、化学、生物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五种奖金。1968年增设经济学奖金。1901年开始,每年在诺贝尔的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评定各类奖金的机构为:物理、化学、经济学奖金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物或医学奖金由斯德哥尔摩加罗林医学外科学研究院评定;文学奖金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金由挪威议会所选出的五人委员会评定。读读背背

这里选取的是清代纳兰性德的一首词《长相思》。词作者叙写了自己赴边关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一种浓郁的思乡之情。词分上下两阕,即两段。上阕写行程艰辛,下阕写夜不成梦。

词的具体内容大概是这样: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榆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篷点点灯光。

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

教学时不必作过细的解释,疏通句意,初知内容即可。要着重指导学生朗读好这首词。词作押韵和谐,上下阕结构一致,琅琅上口,好读好背。朗读时要突出韵脚:程、程、行、灯;更、更、成、声。这样就显得和谐悦耳、响亮动听。同时要处理好节奏,如,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下阕后两句节拍与此同。教师可先范读,再让学生练读,要求达到熟读成诵,人人背会这首词。

参考资料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小学语文三年级经典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